
2012年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将3D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潮流,并让导演李安赢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。他随后制作的两部电影《比利·林恩的中场战事》与《双子杀手》不仅都沿用了3D形式,还采用了高帧率技术,但公映后都没达到期望的市场反响。近期在纽约大学接受《IndieWire》采访时,李安谈到了为何当下制作3D电影的条件不够成熟。
“整体上,不仅是我这两部电影,3D整体上…很差劲。电影人很差劲。影院很差劲。整个生态系统很差劲。它的模式就不适合(3D)。我不想再做抱怨,把一切归咎于媒介头上…还是观众,以及行业,没有做好准备。”
对于3D电影在IMAX以外的银幕经常出现画面昏暗等问题,李安批评说:“影院十分吝啬。真的太黑了,你什么也看不见...大家工作做得不上心,会让你看得头疼,体验就只是单纯的差劲。你不能因为它效果糟糕而责怪观众不喜欢它。大家都是花了更多的票钱的。当它效果好的时候,人们会喜欢。就这么简单。3D不同于2D。你的大脑运转方式会有不同。二者之间不能拿来比较。一个更复杂,另一个更像是个婴儿。”
这位电影人继续解释道,当下大多数影院的放映条件并不支持3D电影,同时行业里很多电影从业者在使用3D技术的同时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运用它:“这也是为什么我开发了新的放映器。它的亮点是(最开始的)四倍。这是电影人们需要掌握的新语言,观众也会习惯这种语言,只是需要时间(来消化)。问题很简单,就是有一些很差劲的电影人。观众看不到别的东西。就只能看到黑乎乎的一片,然后感到头疼。电影人不知道自己要拿这些(3D)影像做什么。一切都是在入门阶段。”
虽然连续拍摄了三部3D电影,包括两部高帧率作品,但是李安坦言,他至今都认为3D电影是充满挑战和压力的:“我尝试过更高帧率,我尝试过3D。我尝试过制作电影的新方式。这些电影都非常清晰的。它涉及到很多的压力。各个方面都很困难,因此压力总是非常庞大的。我没办法详细讲述这些电影是怎样制作的。大家连这样拍摄一分钟都没去尝试过。而我拍过两部长片。都有很大的压力。其中当然涉及到财务压力,来自制片厂的压力,做一个没人知道是什么的东西。”
李安先前对传统2D电影表示过失望。他在采访中指出,电影的表达方式已经受到了局限,当下所有电影的表达形式,其实都是对70年代好莱坞新浪潮的延续:“你可以尽可能久地维持你想要维持的,但我认为眼下一切都可以追溯到70年代。而表达是可以拥有更多新的方式的。再过500年,人们回过头来看会说:‘70年代是电影的巅峰?’我不这么认为。”
早前据媒体报道,李安下部电影是著名武打巨星Bruce Lee传记电影《李小龙》。他坦言,这部由其子李淳主演的新作不会使用3D,自己也很可能不会回归使用高帧率技术拍摄:“这样做太不容易了,特别是在经历了这两部电影后。3D就是非常难的。我会回归到最常规、最老派的电影制作方式。有一则很好地故事值得被叙说,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。我还在摸索。但它不会是3D。”
对于《双子杀手》中的减龄特效,李安承认,自己因为电影不及预期的表现并不想再触及:“我受到了打击。”
